破局之道:从“收租金”到“赋能”成为合伙人的模式革新
来源: 2025/11/26 17:35:00分类:服装开店初冬暖阳,洒满大融汇商场顶楼。这里,俨然一条精致步行街。衣着时尚的年轻人三三两两,手捧咖啡闲谈,或在别致招牌与雕塑前驻足留影。
若非鳞次栉比的服装店铺,若非不远处来福士广场的摩天高楼,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熙熙攘攘的朝天门服装批发市场一角。
“昉时集”店铺内,店主老池正娴熟地研磨咖啡豆。吧台两侧,最新款秋冬时装错落陈列,透着精致。
这份悠闲背后,是他在这栋楼里6个忙碌的门市——批发近10个自主品牌服装,年营收已逾千万元。
朝天门大融汇商场自主品牌服装门店。
而5年前,老池还是朝天门老商场里的一名普通租户。租个档口,从广东拿货,等着区县客户上门提货,年营收仅几十万元。
“那时候就是个搬运工,别人生产什么我卖什么,只赚点微薄差价。”老池笑着回忆。
老池的蜕变,并非孤例。
在曾经的西南服装批发“心脏”朝天门,当传统市场普遍遭遇商户流失、交易额下滑时,一场转型实验,已悄然启幕。
转型样本:
一个“搬运工”的品牌逆袭
2019年3月,老池做了个让同行不解的决定:离开经营多年的老商场,转战刚开业的大融汇。
吸引他的,是大融汇承诺的“不一样的玩法”。
两个月后,一则培训通知如期而至。商场要组织服装陈列与色彩搭配讲座,讲师是来自上海的专业人士。
“做了十几年批发,从没人事先教我怎么陈列。”老池说。
从灯光到色彩,从动线到视觉焦点,讲师足足讲了一天。“那一刻才明白,卖衣服不是简单把货堆在那里就行。”
此后几年,品牌定位、供应链管理、线上运营、财务管理……老池接连参加了几十场商场组织的培训,眼界越来越宽。
最大的改变,发生在供应链端。
以前,他每月飞广州、杭州“扫货”,全凭感觉拿货。款式好卖就多拿,结果常是一堆滞销货积压。
如今,他提前半年规划下一季产品。依托商场后台销售数据,分析客户喜好,带着设计想法找代工厂定制。
“商场帮我对接了广东、福建的工厂。他们原本只接大单,因为是商场推荐,愿意接我这种小批量定制。”老池说,现在6个店铺70%的货品,都是自主组织生产。
客户渠道,也从“守株待兔”变成“主动出击”。
老池办公桌后的墙上,一张地图密密麻麻标注着客户分布。“这些都是市场渠道团队帮我开发的。”
商场组建专职团队,常年在外跑市场,一个县一个县“扫街”,开发下游终端门店,甚至报销前期车费。
如今,老池合作的下游门店达200余家,遍布以重庆为圆心的3小时车程圈。
每年春秋两季,商场举办线上线下融合采购节,为他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客户。一场线上活动,就能接到50多个新单。
夜幕下的朝天门大融汇商场。
“商场负责人常说,别只盯着门口那三米,要多看未来五年的路。”老池的思维彻底变了。
从前,他觉得自己就是“倒货的”,能维持生计就好。现在,他定下明确目标...
会员内容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