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桥、南中环桥、跻汾桥
灯光掩映下的跻汾桥
夜幕下的南中环桥
气势夺人的祥云桥
简 介●祥云桥全长1490米,为城市一级主干道的塔式拉索桥,三维主塔高约95米,斜拉锁长最远处达到175米,是太原市最高斜拉桥梁。
亮化风格主要突出主塔,照明策略以照明范围强调突出95米桥梁主塔顶部设计,通过灯光赐予整座桥梁夜间的生命力。
●南中环桥主线全长2608米,亮化工程的设计主题就是“蒙山晓月”,采用金黄色的灯光照亮桥墩、拱座、耳叉及梁侧,彩色变化的灯光照亮拱间肋片。
●跻汾桥位于长风文化岛中轴线上,以“纽带”为最基本的设计理念,由两条弧形的人型步道组成,两桥间以拉杆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page_break}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随着太原市跻汾桥、南中环桥、祥云桥亮化工程的相继完工。一个被老百姓誉为的“太原外滩”正在微微夜色中闪耀龙城。
不用说几年前,就是在几个月前,如果问太原哪里有步行夜景桥?或许,在一些市民脑海里还是空白。
悄然间,跻汾桥通了、祥云桥、南中环桥亮了、七彩的喷泉摇曳舞姿、孩子的嬉笑声四起、市民的赞美声此起彼伏……
“虽然我在太原生活多年,但是站在这里我俨然就是一个游客。”一个不愿说自己姓名的市民说。他强调,不说姓名是因为这句话完全可以代表很多市民的心声。
跻汾桥坐落于学府街附近,西侧与长风文化岛大剧院东平台相接,同时与汾河东西两岸公园相衔接,是省城第一座步行景观桥。一到晚上这里就人来人往,市民站在桥上俯看桥下的美景。整座桥蜿蜒起伏,随着灯光的不断变化,整座桥的姿色分外妖娆。
南中环桥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月亮桥”,整个桥梁从侧面看,犹如一轮弯月。亮化的设计主题就是蒙山晓月,桥身亮化后,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技术人员不仅能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特征,为桥拱变换绿、蓝、白、红等不同的主色调,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主题,调节光色,使其融入节日的气氛中。
以“三晋大地”为主题的祥云桥夜景亮化,突出了简约、立体的效果。3根弯塔柱形成了三维立体组合,仿佛一朵迸发灵感与创新精神的火焰,此桥梁已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的重要标志之一。夜景亮化上更多突出了三维主塔,强调桥梁轮廓,表达厚重元素的桥墩结构。亮化完成后,人们在夜景中远眺,在白色灯光照射下的斜拉索烘托主塔,象征着三晋大地团结一心,凝聚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七彩的灯光四处绽放、优美的景观点缀着龙城亮丽的夜景。
“真的太漂亮了!”
“变化太大了!”
……
在这里采访,走在人群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市民不停地赞美、不停地惊讶、不停地感叹。
时下,“龙城夜景哪里看,‘太原外滩’转一转。”正悄然在龙城百姓中口碑相传。
跻汾桥:“汾河摇篮”辉映长风文化岛立交桥如飞架的彩虹,五光十色的灯光将桥梁装点得像彩带,桥下的灯光、喷泉是一道令人安心的风景……在滨河东路学府街口的跻汾桥,采用空间圆弧形梁,桥梁交叉错落,扭曲交叉,造型美观,以DNA螺旋结构和摇篮为构思基础,体现新旧传承的深刻含义。被誉为架在汾河上的“摇篮”。夜幕下,灯光齐亮、流光溢彩,这里的汾河岸上又成省城的一座新景观。
太原市长风文化岛跨汾河学府景观桥工程为学府街延伸与汾河交点的东西向轴线,全长1053米。东侧跨越滨河东路,坐落于学府街附近;西侧与长风文化岛大剧院东平台相接,同时与汾河东西两岸公园相衔接。
8月15日晚上22时,跻汾桥上纳凉的市民依然很多。有还坐在婴儿车里的幼儿、有已经蹒跚学步的孩童、有的是一家几口、有的是大妈、大爷。整座桥上,市民在轻柔的微风中悠闲地散步。远处,南中环桥不断闪耀着各种颜色,展示着太原的巨大变化。
跻汾桥位于长风文化岛中轴线上,其以“纽带”为最基本的设计理念,由两条弧形的人型步道组成,通过平面的扭转交错,两桥间以拉杆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随着这里亮化工程的完工,像一架巨大的竖琴,在演奏光的交响、美的旋律。
跻汾桥是太原修建的唯一一座步行景观桥。通过立面的高低起伏满足交错下穿和平面交换的需要;桥中的平台架设于两条步道的等高处,除了将两个步道连接成整体的结构要求,也提供一个在不同步道上行进的行人重新选择方向的机会。同时双弧交叉的桥面与连续变化连接杆件,巧妙地形成了一个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汾河之上的跻汾桥,呈现出美仑美奂的光世界,连接着长风文化岛,却又像点亮了蜿蜒起伏的城市天际线。桥下,七彩喷泉美轮美奂,一时像朵朵鲜花盛开、一时像云雾升腾,激光四射。
相关负责人介绍,桥梁的设计赋予了跻汾桥新旧传承的深远含义,象征着太原市依托老城区向新城区不断发展的未来。这座桥设计方案也为国内首创,空间的交错线型和蕴含的深远意义同时也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基于桥梁的独特设计,夜色下的跻汾桥上更加绚丽多彩。蓝色和绿色逐渐成为灯光主色调,明亮、欢快、热情的节奏,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谐美好。{page_break}
南中环桥:“蒙山晓月”尽显龙城特色“以前我们散步出门是朝北走,现在我们是朝南走,走到月亮桥南看祥云桥、北望跻汾桥,这几座桥真是太壮观了!”8月15日晚21时许,在南中环桥上,人来人往、市民如织,在桥边纳凉的市民张大姐兴奋地说。
张大姐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在滨河东路上的大马小区,前几年她们家住过来时,这里是一片荒凉,晚上散步只是沿人行道往北到南内环桥走。自祥云桥、南中环桥夜景亮化开始调试时,一家人就开始往南走了,这几座桥的亮化增添了城市的景观,更是太原市新的景观,简直是太漂亮了。
南中环桥主线全长2608米,东起南中环街,西至南中环西街,双向八车道,时速60公里。该桥造型新颖,使用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整个桥梁从侧面看,犹如一轮弯月,又被称为“月亮桥”。南中环桥亮化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夜景亮化,自然要凸显最具风格,最闪耀的灯光。
南中环桥的设计主题就是蒙山晓月,采用金黄色的灯光照亮桥墩、拱座、耳叉及梁侧,彩色变化的灯光照亮拱间肋片。丰富的色彩变幻,动与静的结合,明与暗的对比,烘托出月亮拱的色彩。
在南中环桥上,市民王先生向记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南中环桥的修建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而且体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最特别的是在晚上变化多端的“蒙山晓月”,与祥云桥、跻汾桥遥相辉映,让南中环桥表现出了古晋阳的特色,南中环桥璀璨的灯光效果将为太原的夜景增添一份绚丽。
南中环桥的亮化采用了多项高科技的灯具技术,使各种设计理念通过南中环桥的优美身姿得到充分的展现。桥身灯光主要刻画桥的侧面,在桥的侧面装上RGB可变色异性灯,异性灯设计成晓月的形态,使灯与桥的形象风格互相协调默契。
在灯光控制上,采用月亮的圆与缺分别代表初一、十五来表现季节的交替变化。该负责人介绍,在远处的祥云桥和跻汾桥远眺、观赏,桥体仿佛一弯新月从波光粼粼的水面升起,更是别有一番景致。
据介绍,这项工程共利用1万多套大小、形状、种类各不相同的灯具。根据春、夏、秋、冬季节特征,桥拱上的灯光颜色也会依次变化,分别为绿、蓝、白、红。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不同亮度、不同光色、不同浓度的动态变化,使大桥形成腾空飞跃的动态幻化效果。{page_break}
“南中环桥亮化所采用的灯具均为节能灯具,在同等照明效果的条件下,这里的灯具能够节能80%。并且光线不是360度发散,无光污染,无眩光。”该项目负责人说。
祥云桥:“三晋大地”再添省城新景观从南中环桥再往南走,就是以奥运会火炬传递得名的总长1490米的祥云桥。祥云桥为城市一级主干道的塔式拉索桥,三维主塔高约95米,斜拉锁长最远处达到175米,是太原市最高斜拉桥梁,同时此桥梁也是横跨汾河两岸的重要标志之一。
祥云桥在景观亮化的方案设计过程中,体现了既突出创意,又要与规范衔接的理念。“塔式拉索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桥塔和拉索等部位,让这些部位的夜景特点得到强调,桥梁夜景的特点也得到了有效的体现。由于主要是从桥梁的外侧观看桥景,因此桥身的夜景重点应塑造桥身的侧面的要求,这些都是设计出发点。”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祥云桥景观照明设计主要分为三大策略,重点突出三维主塔,强调桥梁轮廓,表达厚重元素的桥墩结构。主塔照明策略以照明范围强调突出95米桥梁主塔顶部设计,通过灯光赐予整座桥梁夜间的生命力,灯光略过拉锁照亮主塔顶部,运用大功率灯光强调凸显汾河桥梁的重要标志。
据介绍,祥云桥根据灯具与主塔的照射距离 (最远处光投射距离约190米)大功率照明方式通过照明范围进行了间距、功率变化的合理分配,而达到节能环保的实施手段。灯具可根据被照物间距、照度范围进行光束角调节及功率调节。
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桥梁轮廓照明采用国际科技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运用LED节能照明灯具,此设计到达1点3照的照明方法,桥沿、栏杆、扶手一体的照明效果,增强桥梁照明的整体感。
“整个方案设计,以规范为设计出发点,保证祥云桥夜景亮化效果的前提下,满足节能环保要求,光源选择上采用了高强度高效率的氙气灯以及LED轮廓灯,调整光照角度及范围。”太原市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祥云桥的整体亮化风格突出了简约、立体的效果。亮化完成后,人们在夜景中远眺,在灯光照射下的斜拉索,仿佛千万只握着火炬的手,预示着太原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祥云桥璀璨的灯光效果将为龙城的夜景再添一处绚丽美景。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