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在朝着拥有全球化配置资源和先导性带动作用的商贸产业,拥有创意、研发、营销特色商品和特色服务的综合能力,拥有金融、信息、商务、物流等完备的配套服务体系,拥有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国际商贸中心方向迈进。
网店老板:
5年打拼信心逾强
如果不是在2010年用两个月的犹豫狠心做出辞职“下海”的决定,梁冬(化名)应该还在每天奔波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赛场,完成一篇接一篇的新闻报道。而现在,他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照顾自己淘宝网店上的箱包生意。
从记者到全职的电子商铺老板,尽管放弃了让相当一部分人觉得还不错的稳定工作,梁冬却说“没什么好后悔的”,他反而庆幸,自己借上了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东风”,在看似虚拟电子商务世界里,真实地打拼着一番新的事业。从质疑、到尝试、到接受、到生活的一部分,梁冬的创业经历伴随着网购走入千家万户的过程。
2007年:
大众网购爱便宜 小试牛刀尝甜头
梁冬说,干上网店这行纯属“无心插柳”。2007年“五一”,他和妻子南下上海度假,见到了一个给淘宝商户供货的做服装生意的朋友,当时妻子刚刚辞职在家,动了开淘宝店的念头。
到今年已经在淘宝上摸爬滚打了5年的梁冬,回头梳理创业的经历,也渐渐对网店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发现,2007年前后,老百姓开始比较广泛的接受网购,消费理念是‘图便宜’,而对商品的质量、层次,还没有太多的要求。
那时候梁冬销售的衣服质量一般但款式新潮,“网上照片效果特好的那种”,每件衣服价格大概只有四五十块钱,但一个月的利润也能有两三千块。半年后,夫妻俩在投资和风险都不大的创业中尝到了甜头,就又在淘宝上开了第二家商铺,主营箱包。他们仍然看好大众化的商品,最便宜的布包只要一二十块钱,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获得了“三钻”的信用评价,这意味着要赢得至少1000个买家的“好评”。
2009年:
网购追求品质 便宜货难销
梁冬觉得,这几年,随着消费者的钱包越来越鼓,另外,假一罚十、假一赔三,七天无理由退换等等规范陆续出台,让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也越来越强,敢于出手买中高价位的商品,甚至是奢侈品。“大家相信网上能够买到真的、好的东西。”
他们的网店慢慢加入了中档价位、百元价位以及有品质的真皮箱包。生意日渐红火证明了这次应时而变的决定是正确的。梁冬的网店平均每天能卖出上千个包,有了自己的库房、雇佣了几位员工安排在客服、进货、发货等各个岗位,甚至远在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买家也成为他的固定客源。他拥有了自己的代加工工厂,根据需求安排生产。
2010年:
辞职不是头发热虚拟世界展拳脚
此时,梁冬的妻子已经无法一人承担下网店的全部工作,每天在电脑前一坐就是10个小时以上,应付五湖四海的买家,还要管理进货、发货。2010年,梁冬犹豫了两个月,还是决定辞职。“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是脑袋一热。”这几年,电子商务的变化他看在眼里,网店的数量、消费者的数量都在几何数量级的增长,速度之快,梁冬用两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震撼。在他从事的箱包行业,从2003年发展至今的老牌店铺,有的已经成长为拥有上千员工的大企业。现在,买手机、电器甚至汽车都能通过网购实现。
两年前,他辞职后才敢把消息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着急。而就在前两天,他父亲打来电话,让儿子有空回家也给他开个淘宝账户。梁冬说,也许老人还是为了图便宜才选择网购,不过这就说明他们能接受了。
购物中心推广经理:
见证商场到购物中心的升级
同样是一次职场的转行、同样是投入了一个兴起不久、了解不多的领域,夏奇才与梁冬有着相似的幸运。2006年,他一脚迈进商业这个活跃的领域,6年间完成了职场3连跳,从追求大众时尚的西单大悦城到以浪漫环境著称的蓝色港湾,从升级了soho商业功能的三里屯soho,到搅动了北京东部商业氛围的朝阳大悦城。作为一名从事购物中心推广工作的经理,他亲身经历了北京2006年以来新的购物中心形态的蓬勃发展。在他看来,三里屯village的前卫、蓝色港湾的浪漫、新光天地的高端,北京商场的功能不再只是单一的百货零售,它们各有各的气场,满足着人们吃、喝、玩、乐、社交、运动等等不断延展的需求。
2006年:
综合购物中心开张半年不愁客
如今西单的地标性的商业符号——西单大悦城,在2006年还不叫这个名字,还只是招商手册上以文字和图形体现的商业构想。从事了六七年公关广告行业的夏奇才,一步“跳”入了他此前并不太熟悉的零售圈,负责这个项目被收购前的市场推广。
那时候的夏奇才怀有男性对商场的“标准态度”——没什么好感。虽然当时北京的百货业正如日中天,中友、君太、Sogo、新世界、百盛、燕莎、翠微等都顾客盈门,但百货类商场普遍环境有限,功能以购物为主,只会拿出很少的面积用于娱乐、餐饮、休闲。
夏奇才的任务一方面为招商服务,面向商家推广商场的定位及经营理念,另一方面,面向社会为开业后吸引顾客而造势。他如今仍感到很幸运能进入这个“吃螃蟹的团队”。当时他心里并不知道西单大悦城变成什么样,但只是从平面的文案上已经感受到了“惊喜”。从一层直接通往六层的飞天梯、餐饮、娱乐、电影院等等,另外还有和国际接轨的品牌,“再不爱逛商场的人应该也不反感到这里逛逛。”
夏奇才发现,自己在向外界传递全新的商业理念时并不费劲,“当时消费者的观念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符合市场需求,而且北京的接受程度原本就高。”事实证明,西单大悦城开业后迅速征服了消费者,一般的商业要两三年才能成熟起来,就是所谓的养商期,而大悦城只用了半年。
2007年:
顾客挑环境 商场像公园
2007年6月,当大悦城尚未开门迎客时,夏奇才已经进入了另一个购物中心——蓝色港湾,依旧从事推广工作。与西单不同,夏奇才这次的任务是充分挖掘蓝色港湾的最大亮点——购物环境和商业定位。在此以前,北京还没有一家如此讲求环境体验感的购物场所,欧洲小镇式的建筑,不加盖的商场,三面环水,毗邻朝阳公园,坐落在使馆区、高档公寓附近。蓝天白云、花花草草、小朋友跑来跑去,时尚品牌、餐饮街、湖边酒吧,喷泉、冰场、电影院,这样的商场正好满足了另一种人的需求:讲究购物环境品质和体验、不想挤来挤去。
2011年:
798也成为商场竞争对手
2011年11月,夏奇才跳槽的脚步迈出了东四环。过去商场选址一贯看重繁华地段,朝阳大悦城的地点曾在业内引起争论。但他却认为,朝阳大悦城的出现正逢其时。他说,十年以前,北京的大型商场集中在二环以内,西单、王府井、新世界、sogo、百盛,没有一个不建在繁华地区。而现在北京城市越变越大、城市功能向外蔓延。当时,朝北区域尽管居住氛围越来越浓,但北京的东部缺乏综合商业体,周围没有像样的大商场。他相信未来朝阳大悦城凭借丰富度能够吸引住更远乃至来自全市的消费者。
“有人说,这周末去798玩吧,或者爬山吧,但也可以说,周末去朝阳大悦城吧,那里有天文馆的活动。”他说,到了今天,商场的竞争对手绝不再只是其他商场,“某种意义上,798、演出场所、体育场馆也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凡是能产生社交和消费的地方,都和我们有关,我们争取的是人的时间,我们的目标是尽量让消费者留在商场里。”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