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皮革制鞋行业产业基地共建工作会议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琶洲)召开,会上,鹤山市被授予“广东省男鞋生产基地”称号。鹤山市鞋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并拥有一批有实力、有后劲的骨干企业。广东省皮革协会理事长王建新表示:“鹤山鞋特别是真皮高档男鞋档次高、质量优、信誉好,既能为国际大品牌加工产品,也打造了自己的民族品牌。”
资料显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广东的皮革、制鞋业已形成了广州、东莞、深圳、佛山、惠东、鹤山、潮州、中山、揭阳、茂名、湛江等一批基础雄厚,以专业化生产为特色的生产基地,成为广东省皮革制鞋业的基本力量和骨干群体,彰显出较强的区域特色和影响力。
王建新认为,广东省现有的皮革、制鞋业产业集群绝大部分正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在广东省同行业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占有较大份额,带动了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据悉,广东多个皮革制鞋产业基地已成功创建特色区域品牌。2001年,广州花都狮岭荣膺“中国皮具之都”美誉;2006年,惠东县将“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的牌子迎回家,后广东鞋业商会与广东省皮革协会又与惠东开展共建皮革制鞋行业特色产业基地活动,授予其“广东女鞋名城”、“广东省鞋材生产基地”的称号;同年,花都狮岭皮具、惠东女鞋、揭阳制鞋列入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单;时隔两年,省皮革协会又拟定2008年度工作计划,拟今年将重点与鹤山、潮州等地共建“广东省男鞋生产基地”、“广东省工艺鞋生产基地”。
王建新分析,此举旨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创建区域品牌,从而进一步发挥广东省皮革制鞋行业区域优势,加快推进“珠三角”与东西北区域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2012中国制鞋产业转移与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杨建龙表示,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谋求产业升级的压力骤然上升,以制鞋、衣帽、玩具、电子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成本和技术、设备升级等原因而开始大批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不仅仅是简单地接收,而是要在承接过程中实现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帮助转移的企业利用示范区的政策谋求产业升级,将转移和升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目前,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安徽宿州”的做法为皮革特色区域树立了标杆。
据介绍,“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安徽宿州”是去年成为皮革特色区域新成员的。目前,进驻宿州制鞋产业城的有百丽、东艺、康奈、意尔康、鸿星尔克等62家知名鞋企,它们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10多亿元、税收约35亿元,吸纳10万多工人就业。眼下,宿州市已将具备产业集聚效应的鞋革业列为重要的主导产业。为了推进产业升级,宿州市正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制鞋骨干企业,与省内外有关大专院校和制鞋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和检测中心,并集中力量为鞋企培训产业工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据测算,像宿州市这样的中部地区综合成本只是沿海发达地区的60%,与安徽省内沿江地区相比也有较大优势。鸿星尔克集团总裁吴荣光认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技术、设备和工艺为代表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像制鞋类企业,在沿海地区由于成本因素已无优势可言,要想在如此的环境下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无可能,只有利用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才能加大投入,实现产业升级,转移的真正目的是谋求调整和升级,获取更强的竞争优势。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