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阚家镇位于山东省高密市西部,当地的木材和鞋业加工、蔬菜种植、玩具制造等产业蓬勃发展。阚家镇党委书记邱纯洁说:“阚家镇实现电气化后,农民充分利用电力,发展特色产业。2013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1.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682元。”
制鞋业享誉全国
双羊店村素有“中国江北第一鞋村”的美誉。该村有农户1000户,全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制鞋业,产品畅销内蒙古、江苏等地,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
高密市工商联副会长、高密市双发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林聪说:“以前,俺厂不敢接大订单,主要原因是电力供应不足。压胶机等设备同时运转,厂里就会跳闸停电。”
为确保制鞋企业安全稳定用电,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投资360万元,建设了1座35千伏变电站、3座配电室,架设高压线路14千米,安装3台变压器,升级了低压配网。经过电气化建设,双羊店村的供电可靠率达99.99%以上。用电有了保障,制鞋业逐渐形成规模。仅今年一季度,就有50多户村民建起了鞋厂。
“村里实现了电气化,俺厂把30千伏安变压器增容至50千伏安,再也不怕用电出问题了。春节过后,俺厂的订单不断。仅5月份,俺就接了100万元的订单!俺村制鞋业发展到今天,供电企业帮了大忙!”马林聪说,“下半年,俺厂计划引进10条流水线,进军高档皮鞋行业。”
网上销售农产品
“俺通过QQ视频谈生意,半小时就跟东北客户谈妥了一笔蔬菜生意。”初家村科技致富能人、蔬菜种植大户孙大庆说,“俺靠互联网,一年轻轻松松赚了10多万元。”
孙大庆每天都要上网了解蔬菜价格、市场动态,洽谈蔬菜生意,互联网成了他致富的一大“法宝”。
像孙大庆一样,初家村许多种植户、加工户通过互联网了解市场信息,很快成了致富能人。他们一改过去驾驶运输车漫无目的东奔西跑销售农产品的做法,每天在互联网上了解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市场行情等,实现了购销网络化、经营科学化。
2013年,国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投资30多万元,在初家村开展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安装160千伏安箱式变压器2台,改造标准化配电室3座,埋设、改造线路4000多米,在街道两旁安装了路灯。
村委会主任说,实现电气化后,村里电压稳定了,村民购买了电脑。蔬菜种植户纷纷在网上建起了专用网站,洽谈生意、销售产品,实现了“网上淘金”。
如今,村民通过互联网致富已成为一种时尚,年均创收5万多元,高的可达10余万元。
木材出口创汇
“供电员工的服务真快,俺上午提出业扩报装申请,他们下午就来施工了。俺这批国外订单能如期交货了。”后张秋村木材加工户刘万说。
后张秋村是高密市远近闻名的木材加工村,有372户人家,木材加工户达212家,从事木材销售的有120多户。仅木材加工业一项,全村年产值达200万元。
刘万从2000年开始做木板销售生意,产品销往青岛、诸城等地。他觉得卖原木太吃亏,于是购买了10台圆盘锯,搞起了木材加工。村民们算了一笔账:1立方米经过加工的木材卖1000多元,而原木只卖500元。大家一合计,纷纷发展木材加工业。
正当村民忙着搞板材加工时,用电却出现了“卡脖子”现象。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员工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走村入户、摸底调查,现场制定改造方案。该公司投资10万多元,在后张秋村安装250千伏安变压器2台,敷设电缆1000米,解决了村里的用电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李敦进说:“俺村木材加工业发展这么快,多亏了稳定的电力。过去,咱给人家打工;现在,外地人来俺村打工。如今,村民住上了宽敞的新房,用上了空调,买了汽车。”
“村里实现电气化,俺又开始加工拼板。拼板是半成品,比板材的利润多。俺厂生产的插接板等产品,远销韩国、俄罗斯,挣起了外汇。”刘万边领我们参观拼板车间边说。自从实现了电气化,后张秋村木材加工业形成了规模,全村已建立木材收购、加工、运销一条龙产业链。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