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塾形象管理美学生活馆的试衣镜前,一名女顾客对着新搭配的衣服纠结着。这已经是她试的第五套搭配了——她要去参加青岛啤酒节,想选一套适合沙滩狂欢的装扮,但试了好几套都觉得那种“刻意”的松弛和慵懒不是自己要的。
这样的场景正在中国万千女性的生活中上演。当衣柜里的衣服越堆越多,“没衣服穿” 的焦虑却有增无减;当消费能力持续提升,“有钱买不到合适衣服” 的困惑愈发普遍。从单纯追求 “穿对衣服” 到渴望 “穿得像自己”,消费者的需求早已越过物质层面,转向精神与自我的对话。服装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当 “买衣服” 变成 “找自己”,传统的销售逻辑如何适配这场深刻的消费变革?为此,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女性普遍存在的消费困境
庞雯丽深耕服装行业己经有25年的时间,同时还是一名AICI国际形象顾问,这几年受邀一直为广大女性提供穿衣搭配方面的建议。7月23日,当记者来到她的丽塾形象管理美学生活馆时,她正在帮助老顾客试衣。
“这是我的一名老顾客了,明天要去青岛啤酒节,想选一套适合啤酒节氛围的衣服。”庞雯丽边帮顾客搭配衣服,边招呼记者。这名顾客身材高挑、五官立体,在记者眼中属于天生衣服架子那种,只要她喜欢的衣服,穿在身上都不会难看。事实也正如记者所料,庞雯丽为她搭的几套衣服上身后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出人意料的是,顾客本人并不满意,“这几身衣服都很好看,但总感觉‘不对劲’。我觉得它们都太出挑了,我想要更加休闲慵懒的感觉,我想展示自己,但也想要融入人群,而不是一眼被看见。”
这种 “不对劲” 的感觉,正在成为女性消费的普遍困境。另一位老顾客、同时也是庞雯丽老朋友的小云(化名)的经历颇具代表性:“我有钱,想买衣服,但就是买不到适合自己的。” 为了破解这个困惑,她甚至专门报名学习形象设计与色彩搭配,“最起码要学会给自己买衣服”。在她看来,这不是个体问题,“很多女性都有这样的困扰”。
线上购物的便捷性,反而放大了这种困境。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工作23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主任闵凡杰在分析行业数据时指出:“线上服装退货率居高不下,核心原因是消费者隔着屏幕无法判断衣服是否‘属于自己’。”一件在详情页里 “显瘦显高” 的衬衫,可能因为面料的光泽度与肤色冲突,穿起来显得气色暗沉;一条标注 “百搭” 的阔腿裤,可能因为版型与个人体态不匹配,变成 “邋遢” 的代名词。
线下门店的体验感,在此时显现出不可替代性。小云说她喜欢在实体店里试穿衣服时的互动感:店员会提醒她“这个领口更适合你的肩颈线条”,闺蜜会笑着说 “这个颜色让你眼睛更亮”,这种即时反馈是线上购物无法提供的。更重要的是,线下空间承载了女性的情感需求——“就像喝下午茶一样,能放松下来,...
会员内容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