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棉花市场经历了“关税冲击-政策缓和-供需博弈”的剧烈波动。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10月30日中美元首釜山会谈达成共识,关税压力进一步缓解,郑棉期货从13260元/吨的低点反弹至13600元/吨附近。新棉丰产、需求疲软等基本面制约仍在,棉价能否突破震荡区间,再上新台阶,需从宏观环境、供需格局、成本支撑三重维度综合研判。
一、宏观利好升级,釜山会谈筑牢缓和基础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的政策连贯性成为棉价反弹的核心驱动力。继5月日内瓦会谈取消91%加征关税、暂停24%惩罚性关税后,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会晤中,正式确认吉隆坡磋商成果:美方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同时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这一协议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进入阶段性“暂稳”期,中泰证券分析指出,关税与出口管制的双重缓和有望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回升。
协议落地后,产业链微观反馈已初步显现。据中国棉花协会11月3日最新调研数据,浙江、山东等主产区纺企11月第一周美国客商询单量环比增长18%,其中32支纯棉纱出口报价回升至2450美元/吨,较10月下旬上涨2.1%。更具代表性的是,重点棉纺企业对美出口订单排单周期从协议前的5.3天延长至6.1天,江苏某大型纱厂反馈“11月前5天接到3笔合计800吨的美国坯布订单,为三季度以来最大单笔量”。进口收缩与政策利好形成共振,2024/25年度前10个月(2024年9月-2025年6月)中国棉花累计进口仅92.72万吨,同比锐减67.9%,低进口叠加商业库存处于近五年同期低位,为棉价提供双重支撑。此外,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国内“十五五”规划对实体经济的提振,进一步强化市场乐观情绪。
二、供需博弈加剧,上涨空间受多重制约
尽管宏观面利多升级,但基本面的供需矛盾仍压制棉价上行。供给端压力持续释放。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2025/26年度全国棉花总产量预计达743.2万吨,同比增幅11.3%。新棉公检进度在协议落地后加速推进,截至11月2日,全国新年度棉花公证检验量累计达193.37万吨,较去年同期...
会员内容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