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到将企业做大做好是个慢活,有“根”才能“苗红”
“年轻人创业时不要只想着理想,有了想法就要去行动。如果你不去采取行动,不给自己一个实践的机会,你将永远没有机会”!这是马云对年轻人创业的看法。而杜一楠就是马云此话的践行者。他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大学四年拿到了计算机机电工程学士、硕士以及经济学学士3个学位,顺利毕业后又得到了一个年薪百万的工作。而后却“心血来潮”辞掉工作进入哈佛大学攻读MBA,这一次他依然没有按常理出牌,选择了中途退学,带着仅5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回国,创立24券团购网,这一年他27岁。
这样的经历不是任何人都能拥有的。而这些光鲜的经历,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创业者走向成功。同样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是外表、学历、财富背景,而是其背后的思想、灵魂。
选对行,走好路
《新领军》:为什么会选择团购网站来创业?
杜一楠:首先是看好这个模式。我有一个基本的创业原则,就是作为初次创业者,肯定不能选传统领域,因为传统领域需要很长时间的人脉和知识积累,这方面我没有优势;如果选择一个新兴领域,一个全新的模式,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相对来说机会要多一些,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也更高一些。2009年,团购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而且已经得到了资本的认可,符合我的创业想法,所以我选择了团购来创业。不过脱颖而出的前提是学习得够快,而且更专注。
《新领军》:目前业内都非常看好团购和LBS的结合,你怎么看?
杜一楠:其实LBS只是一种连接消费者的工具。和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用微博,可以用短信,也可以用电话等等。不管是手机还是PC互联网或者LBS,它只是个终端或者工具。这些只能给消费者提供一种便利性,但最终吸引用户来的,不是这种形式、这个工具,而是内容。作为团购业务的核心,我们更多还在上游这一块,比如我们是否能提供实惠的产品,是否能让商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受口碑传播的渠道有许多种,所以不是说非要跟LBS结合。而且在一定的时期内,我们的能力和精力都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做,所以会专注于我们目前该做的和能做的,并把它做好。
《新领军》: 团购行业的广告大战如火如荼,24券是否过度低调?
杜一楠:创业过程中,抬头看路与埋头拉车都很重要。我们的精力有限,在这个飞速发展的行业,我必须知道自己当下应该做什么。那我们选择的首先是做事情,除此之外是看路。这对我们来说非常关键。品牌建设的确很重要,但需要清楚什么时间做合适,在京东商城做的足够大之前,很多没有购物体验的消费者甚至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它。我的理解是,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时候,扎扎实实做事情可能比对外宣传更重要。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质要“根正苗红”
《新领军》:作为一个经营者,你认为团购模式的本质是什么?
杜一楠:我个人认为,最重要是要“根正苗红”。从创业到做大做好,是个慢活,有“根”才能“苗红”。“根”是一个企业最本质的东西,只有把最核心的本质做好了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团购网站就是一个嫁接商户和用户的平台。在这个商业模式中,最核心的是我们本地的商家。真正服务好本地商家,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营销和推广,借助互联网这样一个渠道,很好地服务于这些本地的商家,帮助他有效获得用户。如何服务好呢?那就是能够做到,为商家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一次性客户,还要为他提供整体的定制营销方案,最终帮助商家找到忠实的客户群体。
但目前多数团购网站并不懂这个真谛、不懂运作,不知道哪个细节是值得关注的。当他们不懂的时候,自然无法教育商家,结果就是双方都在玩一个不懂的游戏,所以目前出现很多漏洞也是正常的。但总体来说,这种营销模式的本质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有利,也会慢慢得到他们的认可。
《新领军》:在团购网站的内部管理上,哪个环节最核心?
杜一楠:各个公司最大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包括人员的招聘、培训、管理等等。因为团购网站最终是提供服务,服务商家主要有两个渠道:第一是你的工具要好,就是技术手段还有鉴定方式,这些硬件的东西。另外一个占70%比重的是软性的因素,包括员工素质。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商家和哪个网站合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一线员工,商家是不是认同网站员工的专业度。因为团购网站毕竟不是卖东西,不是卖技术,是卖服务。
《新领军》:那对于最核心的人才培育环节,24券是如何做的?
杜一楠:这个我们也要求根正苗红。比如种一棵树,首先这个种子要好,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发芽。种好之后,你要不断地花时间去浇树、去栽培、施肥等等。具体而言,创业初期需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在这个相对较好的DNA基础之上,不断扩充人数同时梳理价值观,就是属于浇水、施肥的过程。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里,人员和数量很多的时候,人性化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情况下,员工的增加和公司战略等制度很难完全匹配。所以当制度不能完全覆盖所有问题的时候,肯定是要一些原则和基本的价值观认同,去保证你的员工在面对不同情况的时候,做出有原则性的判断。对于创业者来说,这点要慎之又慎,文化这个事情是不可逆的,如果在初期没有搭建一个合理的公司文化,等到4000人的时候再去重视文化建设会是很难的事情。{page_break}
向老二进军的难度
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市场,赢者通吃,掌握入口就能把握一切,类似的经验比比皆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已经把控了互联网市场的大格局。
无论是浏览器、搜索还是输入法客户端,搜狗有其创新之处,但在这三个领域都排名第三的搜狗,其未来前景有多大?
对搜狗而言,目前其实正是一个最微妙、最复杂、最挑战的时刻。这个时候,王小川在想些什么?搜狗的策略又是什么?
“产品品质和市场战略就像两只手,一个都不能少。”王小川说,他不喜欢忽悠,说起他的计划时,也显得非常实在:“今年底,在搜索上,争取超越谷歌,明年年中,在浏览器方面,争取成为第二名。”
很直白,现下对搜狗以及王小川而言,最大的任务就是从老三迈向老二。
在这一过程中,王小川非常强调生态系统。“我们希望与更多的第三方应用开发商一起,基于更好地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打造一个多赢的网络生态系统。”因为搜狗是搜狐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公司,搜狗可以与业界保持更开放的合作,“与百度、腾讯都可以合作,”在王小川看来,产品的创新升级,惠及的不仅是用户与搜狗,还有基于产品平台之上搜狗浏览器打造的生态系统。
目前,搜狗浏览器平台不仅与通用网址形成了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在“盒子”里的第三方应用、皮肤等方面,更吸引了大量的应用开发商。比如,搜狗浏览器可以给合作网站带来更大的流量分享,以豆瓣电台及人人网为例,等接入网页更新后流量明显增长。
在王小川的设想中,搜狗的另一个优势是,搜狗并非是浏览器在单兵作战,而是形成了“浏览器+输入法+搜索”“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立体战阵。不管是浏览器、客户端还是搜索,都是流量入口的重镇。这一战略布局中,输入法3亿庞大用户,可带来浏览器的装机量;而浏览器可提升搜索的流量;而搜索反过来又能优化搜狗输入法的词库,环环相扣,互相推动。
“有了影响力才合适谈开放,现在搜狗浏览器有了一定市场基础,我们希望让商业伙伴和开发者一起分享搜狗高速增长的流量。”王小川强调,搜狗的开放将是有序和彻底的,真正促进产业链的互相信任,建设共赢的生态圈。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从商业模式上看,腾讯开放的是用户;微博开放的是社交关系;百度和360开放的是流量。而搜狗浏览器着意的则是整合式开放,从桌面交互到流量再到用户,开放的是网络生态系统。
对搜狗来说,虽然有立体化、全方位的布局,但目前的挑战其实很大。个性独特、想法新颖的王小川能把搜狗带到新的境地吗?搜狗不同以往的新模式能冲击现有已经形成的互联网市场格局吗?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您对此文章的看法,点击下面⇩ 【热门跟帖】
热门跟帖✎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查看全部↓